爸爸媽媽從小到大以陪伴為名的打擾,也是小孩子專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。
現(xiàn)在的爸爸媽媽們,越來越關注對孩子的陪伴,孩子做很多事情——玩、閱讀、寫作業(yè),爸爸媽媽都會陪伴在孩子身邊。但這種陪伴,卻常常成為對孩子的打擾:
孩子玩玩具,大人會邊看邊指揮,“你這么玩不對,應該那么玩”;孩子寫作業(yè),大人會邊督促邊糾正,“你快點,別磨蹭”、“哎,你這道題寫錯了”、“注意拿筆的姿勢啊”、“頭抬起來點,離那么近,回頭近視啦!”
孩子不停地被爸爸媽媽打岔,他的思路被不斷打斷、他的方法不停地被糾正,他還得時不時地對爸爸媽媽的指揮做出反饋,怎么可能進入全神貫注的專注狀態(tài)?說不定一些孩子還會因此不耐煩起來,又被大人貼上“壞脾氣”的標簽。
專注源于興趣,但一些爸爸媽媽常常不考慮孩子的興趣
這就回到了前面說過的,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很專注,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不夠專注的問題。
孩子能專注做的事,一定是他非常感興趣的事,比如看動畫片、玩游戲,不能專注做的事,一定是他不感興趣的事,比如上課聽講不專注,可能是他對那門課程興趣不足,不能專注地練琴,是因為他對彈鋼琴興趣不足。
我們不能把興趣不足造成的不專注現(xiàn)象,簡單地歸結為孩子不專注,而要從如何提升他做某事的興趣,或者如何讓他更多做有興趣的事上來想解決辦法。
比如孩子上課不專注,反反復復地跟孩子講“你上課要認真聽講”是不管用的,爸爸媽媽要做的,是幫助孩子培養(yǎng)出對那門課程,或者所有課程學習的興趣,學習興趣上來了,上課聽講的品質自然會得到提升。如何提升孩子課程學習的興趣是個大問題,這篇文章無法囊括,真心爸媽會在以后的文章中繼續(xù)討論。
比如孩子對某項才藝學習不專注,反復地跟他講“你要專心練琴”、“你要專心畫畫”、“你要專心練書法”,也是不管用的。我們不能因為大人希望孩子學什么,就要求孩子一定能對那個項目發(fā)生興趣。
真正能讓孩子專注地投入興趣、特長、才藝學習的辦法,是讓孩子自己選擇他要學什么,讓孩子能去學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。比如真心家小兒子最近喜歡上了畫漫畫,不用大人說,他就自己上網買來了漫畫教程自學,還上網搜尋很多漫畫資料,每天都會花一些時間在漫畫學習上。
聯(lián)系人:劉老師
移動電話:15361652616
公司郵箱:szbljy2019@sina.com
公司地址:深圳市龍崗區(qū)平湖街道平安大道1號
華耀城中心12棟1603